新闻详情

大学生大寻访之二十九丨上海新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来源:印刷工业作者:大寻访报道组 

激荡40年_微信.jpg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牵头组织,联合地方印协及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五所院校,开展“激荡40年——中国印刷业大学生联合大寻访”活动,以此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10名大学生走进企业,探寻历程,用年轻人的视角纵观行业、展望未来。7月14日,走进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对话董事长徐毛清。

之于庞大的印刷机而言,橡皮布确是并不起眼的一个细节,但恰恰是这个小微处,起着关乎最终印刷产品质量的重要作用。而也正是凭借着这个小微产品,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新星”)在业内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并虏获不少殊荣,如被评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文明单位”“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等,其明星产品5000型高速气垫橡皮布更是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绿色耗材大奖”等诸多奖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上海新星如何以小小的橡皮布打开国际市场大视野,公司董事长徐毛清、总经理陈炜宗,以及总工程师徐益良,在与我们的交流中给出了答案。

上海新星 (2).jpg

“做产品,就要做高质量产品”

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新星本是以制版设备起家,后于1997年将发展重点落于橡皮布。按照徐毛清董事长的阐述,上海新星刚刚介入橡皮布这个市场时,国内已有七八家相关生产企业,但都规模较小,只能生产低档产品,因此中高端橡皮布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于是,徐毛清带领的上海新星决定攻克中高档市场,并暗下决心,“要做,就做高质量产品,做国内的老大“。

如今,20余年前的愿景已成现实,但这中间的坎坷只有亲历者最为清楚。在研发公司明星产品5000型高速气垫橡皮布的过程中,美国单方面违约,并在临走时抛下这样一句话“光有技术、配方,没有我们美国人的经验,你们是做不出高档橡皮布的”。面对重重困难,上海新星并没有妥协,几经摸索,加之政府、协会等各方面的支持,终于2009年宣布5000型高速气垫橡皮布研制成功。6年的时间、几万次的试验、几万公里的销售服务、3万平方米的废品代价,上海新星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努力,换来的是作为民族企业的荣耀,同时也为其包括UV橡皮布、全绿胶印橡皮布,以及柔印橡胶版在内的更多产品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据悉,公司每年都会将销售收入的5%~6%用于新技术的研发。

上海新星 (1).jpg

上海新星对于橡皮布中高端市场的进军,打破了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同时也为上海新星打开了通向国际舞台的大门。徐毛清董事长告诉我们,公司现在25%~30%的销售收入由海外业务贡献,公司产品主要销往荷兰、西班牙、波兰等欧洲国家,以及北非、东南亚国家等。

“做环保,就要达到真正的绿色”

近年来,绿色环保成为包括印刷行业在内的诸多行业都在谈及的话题,实则于上海新星而言,践行绿色环保的行动早已开始。按照徐毛清董事长的理解,做环保,就要达到真正的绿色,而就上海新星而言,应从两方面着手,即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

就生产过程而言,上海新星陆续投资了1000多万元进行设备改造,包括对于甲苯回收装置的革新,将以烧煤提供能源的方式全部改为烧天然气,以及对于污水排放的把关,等等。而于去年年底,公司以压延工艺代替涂布工艺,使橡皮布的生产过程中甲苯零排放,最终生产的橡皮布甲苯零含量,中国科技院对于该项技术的评价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可以说,压延技术的推出是橡皮布生产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此外,公司在江苏泰州设立新厂区也不啻为一种手段,新厂区的安全、环保性能完全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建设和验收,且生产的产品以环保的压延技术为主。

就最终产品而言,上海新星已经推出了全绿胶印橡皮布,其采用了“四新”,即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实现了“0+0”,即0溶剂,胶印橡皮布内不含有机溶剂残余;0排放,胶印橡皮布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溶剂废气0排放。

在着力于推动整个橡皮布行业的绿色发展方面,上海新星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作为第一起草人单位,参与制定了《印刷技术胶印橡皮布》国家标准、《印刷技术胶印橡皮布使用保养要求及检验方法》行业标准后,其还将参与关于绿色橡皮布的标准。在上海新星看来,与相关企业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是其责任治所在。

上海新星 (3).jpg

“过去,印刷是传承文明,现在,印刷是传承美丽”,在徐毛清的眼中,印刷是一项重要的事业,印刷的未来值得乐观。或许正是这样的态度,让其与诸多新星人20余年坚守于橡皮布这个所谓的小微市场,让“新星”之火一次次点亮印刷这方原野。

本期报道制作

总策划王立建

采访&撰稿:马含笑

视频录制剪辑&摄影蔡虎翼 杨家旺

指导老师:马雪君

外联刘雪飞


PC19微信广告图-渐变.gif


印制大奖.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