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大学生大寻访之四十九丨肖建国:忆恩师王选,谈拼搏之路

来源:印刷工业作者:大寻访报道组 

激荡40年_微信.jpg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牵头组织,联合地方印协及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五所院校,开展“激荡40年——中国印刷业大学生联合大寻访”活动,以此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10名大学生走进企业,探寻历程,用年轻人的视角纵观行业、展望未来。7月19日,走进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对话肖建国教授

时钟拨回到43年前。1975年初,北京大学教师王选带领团队开始研究“748工程”中的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用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发明,解决了汉字字形信息的数字化储存、信息压缩、复原和输出等重大难题,研制成功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自此,中国印刷技术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

肖建国 (3).jpg

7月19日,大寻访团队有幸与王选先生的得意门生原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方正集团董事兼CTO、方正集团董事长,现任方正集团董事、北大医疗集团董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建国对话,开启一场“忆恩师王选,谈拼搏之路”的学习对话盛宴。

忆恩师·润物无声

王选先生钻研创新的科研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学子,本次寻访的主角肖建国便是其得意的门生之一。在王选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肖建国在计算机技术、图像影像处理、网络信息处理和排版印刷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发展。同时圣为人师,培育英才,让研究精神和技术与时俱进代代相传。

肖建国 (1).jpg

谈及恩师王选在心中的形象,肖建国做了如下的总结:第一,追求创新。在提出研究课题时,王选先生经常会尝试许多新鲜的想法,提倡首创精神,在开辟新思路的前提下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第二,工作忘我。无论是研究新技术、开发新课题,还是在其他的学习工作中,王选先生都非常刻苦认真,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会潜心钻研非常忘我。第三,务实精神。在科研创新方面,说到做到、稳扎稳打;在用人办事方面,王选先生非常重视实干能力,“尤其在关键岗位,一定要选有真本事的人”。

肖建国 (5).jpg

除了技术方面的指导,王选先生在关怀学生和下属方面可谓润物无声。首先,在学生求职时,王选先生会提前写好推荐信,做好基础工作,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其次,有时学生忘记了任务,在截止日期快到时,王选先生会善意地提醒以保证学生可以按时完成任务。第三,王选先生会记住学生、下属的家庭成员或恋爱对象的工作单位以及地点。如果双方愿意且在能力范围之内,王选先生都会让二人的工作不要相隔太远,解决了许多家庭的后顾之忧。王选老师如此润物无声的关怀和体贴,怎能不令人心生感动,记忆犹新呢?

谈自身·拼搏前行

王选先生曾经给予肖建国六个字的评价——戏捧人,人争气。回忆奋斗历程,肖建国表示,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想法非常简单,仅仅是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抱着这样的想法,当王选老师安排自己和另一位同事开发报纸排版软件时,肖建国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尽管完成任务的过程困难重重,但是肖建国觉得一旦接受了任务就一定要完成。当时国内排版系统落后,要依靠输入命令进行排版,版面输出结果要凭想象,如果要实现交互式组版系统,就需要从头研发。在天生好强和不落后精神的推动下,肖建国完成了方正第一代报纸排版系统——交互式报纸组版系统的开发工作,实现了从屏幕所见即所得的排版能力,大大提高了组版改版的效率。

肖建国 (6).jpg

作为一名学计算机出身的科研工作者,肖建国成功地成为了一名管理型领导者。谈到如何提升管理能力时,肖建国介绍了自己的经验积累历程。曾经在方正集团的一家核心公司——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担任CEO,在各种管理方法和经营策略的运作下,肖建国带领方正电子从亏损到平衡,最终走上盈利之路。在管理人员方面,受王选先生影响,无论是知人善任,还是选择适合的岗位安排员工,肖建国都在努力行使好一个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肖建国 (4).jpg

如今,肖建国正在致力于开创新的计算机汉字字库——一种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字体库。一个人只需要用笔写出几百个字便可生成一套计算机标准字库。肖建国老师勤恳努力,拼搏前行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肖建国 (7).jpg

在近两个小时与肖建国的对话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王选先生身为人师的钻研精神和高尚师德,而且也能通过肖建国对于过去拼搏历程的回顾,体会到当时艰苦努力的创新精神,和永不妥协的奋斗精神。愿这样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新一代印刷人努力前进的无穷动力。

本期报道制作

总策划:王立建

采访:高闻悦

撰稿:高闻悦

视频录制剪辑&摄影:蔡虎翼 杨家旺

指导老师:李冰

外联:刘雪飞


PC19微信广告图-渐变.gif


印制大奖.gif